BLM的理論溯源隨著華為的商業影響力逐步擴大,華為的管理理念、方法和工具也被廣泛傳播,而華為從IBM引進的BLM模型(業務領先模型)也成為爭相效仿的熱點。企業引進此類管理方法時,不要盲目地追求形式,也無需追逐新潮,而是思考其表面形式之后所蘊含的學術原理和管理邏輯,搭建適合企業自身的方法。而了解BLM的理念來源,能幫麻將胡了·(中國)更好的理解和應用好BLM模型。 眾所周知,BLM這套方法論是IBM在2003年的時候和美國的商學院一起討論規范的。后來,這成為IBM公司全球從公司集團層面到各個業務部門共同使用的統一的戰略規劃方法。事實上,BLM框架的核心內容,即戰略和執行這兩大部分,并不是IBM發明的,而來源于戰略管理領域和組織行為學領域中兩個著名的模型。
一、戰略:來自《發現利潤區》 BLM的戰略部分的輸出,即對戰略的描述,叫“業務設計”(Business Design),包括五個要素:客戶選擇、價值主張、價值獲取、活動范圍、持續價值增值。這個“業務設計”其實來自于《Profit Zone》,中文譯本叫《發現利潤區》:
二、執行:來自Nadler-Tushman 組織分析一致性模型 BLM的“執行”部分就來自于Nadler-Tushman組織分析一致性模型:
Nadler-Tushman模型是哈佛教授 David Nadler 和 Michael Tushman于七十年代末就提出的模型,輸入要素包括環境、資源、過去行為方式的歷史以及組織戰略,系統性的要素包括:
模型的輸出是個人、團隊和體系的行為,并且最終決定產品/服務,組織績效以及有效性。
上一篇BLM的理論概述
|